法勝大師

法勝大師,俗名叫作差雅朴•蘇惕婆(音譯),出 生於1944年4月22日星期日。當時是農曆盈月第六天的傍晚六點。他在杏 埠裡府之區裡彭埠曆的分區-辨(音譯)的朝帕亞河邊的一棟小屋裡長 大。他的父親-叫詹勇•蘇惕婆(音譯),是工業部門裡的一名工程師; 他的母親名字叫朱利•蘇惕婆(音譯)。

他的母親在匹吉府時,回憶起曾做過的一個夢。當她還在懷孕時, 一家人都還未搬到杏埠裡府。她夢到在匹吉府裡,受到當地居民所尊敬 而稱之為“翩師父”(音譯)的一尊佛像(主佛)將一個很漂亮的孩子 交給她,說:“這是個非常特別的孩子,你要好好照顧他,他將成為人 們未來的依靠。”過後,她再次夢到她得到了一尊非常美麗的佛像,她 就將它清潔乾淨,擦得閃閃發亮;當她在擦那尊佛像時,它所發出的光 芒照耀了整座城市,使整個城市發出了無量光芒。

她的夢給全家人帶來了幸福快樂,特別是她的丈夫-詹勇,立願 要好好撫育他的第一個孩子,使他獲得最大的發展和成就、成為眾 人的楷模。

在差雅朴•蘇惕婆出生的當天,吉祥的徵兆也出現了——他之前所有 那些曾對他們家庭感到生氣或許久沒拜訪過的親戚們,都因為他們家中 的第一位外甥的出生而恢復了家族之間的和諧。

差雅朴•蘇惕婆的誕生,便是吉祥的象徵,猶如雨水澆灌了龜裂已久 的土地,使其舒展滋潤如初。

如流水般的童年

由於父親是一位政府公務員,因此經常被調派到各府去。差雅朴• 蘇惕婆就由他的母親和表兄妹們撫養。因為他常常搬家,父親對差雅朴• 蘇惕婆的教育和前途非常關心,就 為 兒 子 報 讀 一 流 的 邵興杉(音譯) 的塔拉帕•蘇卡薩(音譯)寄宿學校念書。 這是年輕時他的福氣,他所就讀的這所寄宿學校的主席,不但具 有皇族血統,而且自己又沒有生養,他非常喜歡差雅朴•蘇惕婆就請求 他的父親收養他為繼承人。因為差雅朴•蘇惕婆是家中最疼愛的獨子, 所以父親就拒絕了那位主席的請求。但那位主席還是很喜歡差雅朴•蘇 惕婆,就經常帶他到薩帕圖(音譯)皇宮去,這使他從那時起,就 開始有機會學習皇家的禮儀,而這也讓他有機會接觸到皇宮裡的法 師,並開始對佛法產生了興趣。 1950年他收到被調派到篇埠曆(音譯)的指令,差雅朴•蘇惕婆就 得跟那位主席分別了,因為他需要轉校到阿侖帕蒂(音譯)學校繼續修讀第四級。他跟父親住了一年多,還搬到了拉加埠曆府班翩(音譯)區 的薩拉斯提批遝亞萊(音譯),父親讓他跟一位善良大方的薩瑪桑阿侖 (音譯)老師同住,直到他中學三年級畢業。

十三歲時,差雅朴•蘇惕婆報考了曼谷的舜庫辣•委遝亞萊(音譯) 學校,就讀高中一年級的課程。這次的錄取是從五百名考生中挑選出一 百五十名,他正是其中一位,平日裡他都是個懂得節儉自律的人,這些 良好的經驗和生活習慣,鍛煉他成為一個精力充沛、自信、有責任感、 有別于其他在富裕家庭裡長大的孩子 。

童年的經歷,讓他為未來所要肩負的重要使命做好準備,而日後所 付出的漫長努力,終於讓他達成他的夢想。

童年的大夢想

差雅朴•蘇惕婆積極地學習世間的知識並開始學習有關佛教的知識。

差雅朴•蘇惕婆具有強烈的求知欲,他很喜歡把時間花在逛書店或市 場上,就是為了尋找更多課外書籍,充實自己,他喜歡待在孔咯(音譯) 和薩南阮(音譯)曼谷的皇宮廣場。他不同於一般同齡人,只喜歡整天享 樂,他經常穿著汗衫和他最喜歡的短褲,在不同的書店裡翻閱書籍。如果 他找到有關佛法的書籍,就會愛不釋手地反復閱讀。越是閱讀,就越能淨 化他的心靈,使他更瞭解這個世界充滿了苦。除此之外,就連名人的自傳 也未曾遺漏,飽覽無數,直到能夠正確地記得那些人的名字和貢獻。這些 問題常出現在他的腦海裡:“我們出生為了什麼?生命的目標是什麼?” 這些問題對他這個年齡的小孩來說實在太深奧了。差雅朴•蘇惕婆,在他十 三歲時, 就將這些想法寫在他的日記裡:

“如果我要追求世俗興趣,我要達到最高的目標;如果我要尋求宗 教興趣,我想要達到最究竟之法和把佛教弘揚到全世界。”

誰會想到這位年輕人的夢想竟會成真?而今他已成為一所令人敬仰 的佛教寺院的住持,並通過靜坐,將和平之日般的光芒普照到全世界的 和平愛好者。

找尋生命的答案

在舜庫辣•委遝亞萊高中念書時,差雅朴•蘇惕婆獲得了向諸位學 士們那兒聽聞佛法講課的機會,這激勵了他和他的朋友們要成立佛教青 年的計畫。每當有關佛法的講座,遠至在韓蘭阿搜可(音譯)的瑪哈塔寺 院或其他的地方,他都會設法去聽課。

到了青年時期,他對佛法的興趣更是有增無減。每當一有空閒時 間,他就躲到寧靜的地方,深思著那些時常俳徊在心裡的問題——我們 生來為了什麼?我們死後會到哪裡?功德和惡業真的有嗎?他所閱讀和 學習的佛教課本裡說道:只知道佛陀的教導,是不夠的。這有如只有一 只眼睛。一個人若只精通於佛法知識方面上,所獲得的利益是不確定 的,因為如果還未能加以實踐,許多問題還是依然存在的。

他常常仰望這天空,仿佛想要尋找那些存在于他心靈深處問題的 答案。他的想法有別於一般和他同年齡、只關心是否好玩的年輕人,他們只專注于對未來和財富的想法、找尋終身伴侶,或花時間在其它會 令人分心的事物上。但差雅朴•蘇惕婆那副墨鏡後的那雙眼眸始終閃耀著 堅定的光芒。他斬釘截鐵堅持不懈地尋找著那些問題的答案,並繼續搜 尋著其它的書籍與許多著名學者的知識。

答案的火花

有一天,差雅朴•蘇惕婆翻閱到一本名為《法身》的書籍。這是一 本收集怕司乍刃(音譯)縣北攬寺的蒙昆貼牟尼祖師(法號:湛塔薩羅)的 開示所編成的書籍,其中有一句特別的格言:“如果有人要遵循佛教正 確的道路,就要修行直到他獲得完全地理解和明瞭。

“法身”引起了他的興趣。蒙昆貼牟尼祖師說:“法身就是佛陀。” 他還參考南傳三藏裡的一個巴厘文的說法:“我即是法身”,確認了佛 陀就是法身。在這本書的結尾,它明確地肯定說:“北攬寺能教導人證 到完全的理解和瞭解”。這段陳述使他倍感興奮,因為他知道已經找到 了他所要尋找的正確道路了。

不久之後,他又讀到一本雜誌《毗婆奢那辦凳薩》(音譯), 裡頭講述有關一位法身法門深修者“詹媽媽”的事蹟。她是一位八戒 女,也是北攬寺祖師蒙昆貼牟尼祖師的弟子。這更促使差雅樸要到這所 寺院去學習靜坐。從此開始,他就打算到北攬寺學習法身法門靜坐法。 然後在心裡立刻升起了一個念頭就是“北攬寺在哪裡”。

尋訪名師

1963年,差雅朴正好十九歲,正要準備報考大學的入學考試;與此 同時,差雅樸還決定到帕司乍刃縣北攬寺尋找“詹媽媽”學習法身法門 靜坐法。他來到寺院,向許多人打聽“有人認識詹媽媽嗎?”但沒有人 認識。他們告訴他說:“這裡沒有詹媽媽只有詹師父。”這答案使他誤 以為這是兩個不同的人,使他無法找到她。他只好回去專心應付入學考 試,之後就順利地考進了卡瑟薩(音譯)大學。
第一個學期,新生差雅朴非常專心于他的學業。過後,第一個學 期結束時,想尋找詹媽媽的念頭又再次浮現。這一年的十月,他決定再 次前往北攬寺,但仍然沒有結果。後來有人建議他,如果想認真學習靜 坐,應該向位年邁的法師學習,他會很樂意教導法身法門靜坐法。學習 了一段時間後,他從一位同齡的同修那發現原來詹師父就是詹媽媽,然 後他便去拜見詹師父。他們倆相遇的機會終於到來了。

得遇指引通往和平之路的明師

第一次見到詹老奶奶(詹媽媽)時,她已經五十三歲了。她看上 去像位普通的八戒女,長得非常消瘦,一雙眼睛炯炯有神——那是智慧 者的象徵;她穩重,充滿力量與慈悲。雖然她目不識丁,卻能為深奧問 題做出有深度的回答,而她所給予的答案,總能讓人的心明亮,使人們 雜念止歇,能使他們離苦;她的話語,為這世間帶來了強而有力的良好 影響。

初次見面,差雅樸就相信他已找到所尋找已久的明師了,所以他 決意要成為她的學生。後來詹老奶奶對差雅樸說:“你是北攬寺祖師,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,請下來降生的人。”當時他對這句話不太了 解。但詹老奶奶所說的這些話,卻很明確,因為差雅樸的確是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時期出生的。

從那時候開始,差雅樸確信自己他已找到了明師,因為他從詹老奶 奶那所獲得的知識,能解答他所提出的所有問題。這也激發他要將從佛 教中所能找到的和平,弘揚到全世界。這能協助他實現自小就擁有的偉 大夢想。

如差雅樸心裡有任何疑問或問題,他都會去問詹老奶奶,而且她 也能回答他提出的所有問題,並且超越了他的期盼。這更能激發他的鬥 志,鼓勵他想要把佛教的和平與和諧,傳播到全世界。

明確生命的目標

第一天跟詹老奶奶學習靜坐時,新學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:“天堂與地獄真的有嗎?”詹老奶奶輕鬆地回答說:“有,它們都存在,天 界與地獄是真的有。我曾去過那,幫助我的父親。我的父親墮入地獄, 因為他每天都喝醉酒,我就恭請法身幫忙將父親救到天界。你想去嗎? 我會教你並跟你一起去。”

這是非常清楚、直接的答案,這是有別於其他所聽過的答案。這顯 示出她很自信,因為這是她自己的所知與所見。詹老奶奶曾在深修工廠 裡與其他八戒女和比丘一起深修,那時祖師還健在。能進入深修工廠的 八戒女與比丘都是祖師親自精選的,他們都有很好的禪定力。

那時候, 詹老奶奶一直都堅持著早晚各靜坐六小時。她擁有超凡的禪修經驗,直 到祖師向眾弟子宣佈:“詹女兒是最行的,她是獨一無二的。”

跟詹老奶奶靜坐了短短一段時間後,這位新學生差雅朴就已找到了 他長久以來尋找的答案:“我們生來為了什麼?生命的目標是什麼?” 靜坐為他解答了這些答案,“我們生來是為了修波羅蜜,證得涅盤是每 個人生命的最高目標。”

堅持不懈地靜坐直到獲得真正的和平

為了能完全地領悟和瞭解所有的答案,差雅樸需要認真奉獻生命 地學習佛法。他每天的生活都圍繞著靜坐。早晨六點,要開始艱辛的長 途旅程,從卡瑟薩大學到在怕司乍刃(音譯)縣的北攬寺,需要轉搭三 趟的巴士,不管是站著或是坐著,他都會閉上眼睛進入寧靜的狀態,直到大約早上八點到達北攬寺。他會直接去找詹老奶奶,繼續下一堂靜坐 課直到晚上八點,然後在晚上十點回到卡瑟薩大學。

就連在淩晨三點,當他的朋友同學們仍在酣睡時,差雅樸都會起 來靜坐,因為那時候四周都很寧靜,身體也剛獲得了足夠的休息。他會 在一個朋友都看不到的地方靜坐。但有時候,他的朋友會在午夜時分上 廁所。當他們看到他用被子蓋著自己感到很驚訝,但當他們知道他是在 靜坐,他們也沒有作弄他或告訴他人。當朋友們已習以為常,他就開始 邀請比較要好的同學,一起到在帕司乍刃縣的北攬寺,跟隨詹老奶奶學 習靜坐。後來,一起來參加靜坐的朋友也逐漸增多起來,都是些跟隨他 到北攬寺的學長與後輩。

談到在大學裡的學習,一個大學生會趨向于相信究竟的學習應該 結合了世俗知識和佛法知識。世俗知識是為了協助個人維持生計,而佛 法知識是為了使人的心靈具有德行和解除對生命中的任何疑慮,例如“我們死後回到哪裡?天界與地獄真的有嗎?我們怎麼證明?”這種特 殊的知識任何大學都沒得教的,但能從佛陀的教誨中獲得。這就使差雅 樸更樂於學習佛法,多過了課堂上的知識。甚至早上一考完試,下午就 搭巴士去靜坐,他長期如此直至畢業。

堅定地學習靜坐、忠實地遵循導師的教導,年輕的差雅樸,靜坐經 驗突飛猛進。這使詹老奶奶非常欣慰,就連之前跟隨詹老奶奶學習靜坐 的人,都佩服他的精通程度。他如此的學習直到老奶奶能放心地讓他帶 領她的弟子和護持者們。

當靜定到很深的程度,證得內在的和平時,差雅樸對佛法的信心也 隨著增強。他看到了靜坐的益處,能讓人類解脫他們的痛苦,且毫無猶 疑、無懈可擊地回答了許多他自己心裡尚未解決的問題。

邁向披橙黃色袈裟之路

再後來,年輕的差雅樸瞭解到世俗的知識並不能讓人類擺脫痛苦 或證得真正的快樂;而只有靜坐產生的智慧能幫助我們。差雅樸於是決 定向詹老奶奶請求准許出家為比丘,詹老奶奶不止拒絕他的出家請求, 還要求他要完成他的大學學業。她的理由是:“你必要精通世俗的知識 和佛法上的知識。這樣你出家後,才能對佛教有所貢獻。你不能只依靠 佛教。” 差雅樸聽從了她的建議。

為了報答詹老奶奶教導他法身門靜坐法的恩德,在1968年詹老奶奶 生日時,差雅樸要立下終身修梵行的誓言,作為獻給她的禮物。這是最 珍貴的禮物,因為以一個想在靜坐上有所成就的人來說,保持最終層次 的純淨度、修梵行和消除成了家的負擔是很重要的。詹老奶奶對他堅強 的毅力感到非常高興,感到沒有白費功夫,盡力地教導和引導他。

1969年的四月,差雅朴終於大學畢業了,主修經濟與行政,以及副 修農業。當畢業後,他就馬上告訴他父親,他要在佛教裡終身出家。

父親接受和隨喜兒子出家的心願。因他也承諾過,兒子完成了大學 教育便可出家;母親亦是十分喜悅與歡欣,隨喜他請求出家的決定,使 他能續佛教之慧命。

1969年8月27日,農曆九月的圓月之日,差雅朴•蘇惕婆披上袈裟成 為了一位比丘。就如他所願的,在帕司乍刃縣北攬寺的大雄寶殿裡,由 帕帖瓦拉瓦提(Phrathepwarawaetee-僧銜音譯,現任泰國帕司乍刃縣北 攬寺的住持)當他的戒師,他的法號是“法勝”意思指“佛法的勝利者”。

出家後,他就開示有關他對出家為比丘的想法:“出家為一位佛 教比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只是披上袈裟還是不夠的。一定要訓練自己 持好227條的比丘戒和出家人的日常生活作息;如誰願獲得圓滿的出家為 比丘的功德,就要成為佛教的依靠,不是只依靠佛教。”

如此堅定的理論得來不易,這需要通過學習和訓練自己,直到能 明瞭佛陀精髓所在。正如上面的格言所說,若誰能真正領悟法勝師父的 教誨,就能將生命奉獻於佛教。師父真正出家為比丘的目的,就是把佛 法弘揚到全世界,他的出家也成為許多人的典範,讓眾多追隨者都能遵 循他的步伐而出家,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。

將稻田變成聖地

出家為比丘後,法勝師父非常嚴謹地守持佛教的戒律並努力地學習著佛陀 的教誨。在訓練自己的當兒,他也在“佛法實踐之家”(‘Ban Dhammaprasit’-義譯,就是當時在北攬寺裡的修行中心)時常代替詹老奶奶 向在家眾開示。直至到佛法實踐之家來的人,已擠滿到在家人要坐到大 街上來聽他的開示的地步,這就意味著團體要移到更大的地方了。於是 由法勝師父的團體,包括一群特別的、擁有完整的世俗知識和堅韌的性 格的年輕男生和女生來完成這項任務。 佛曆2513(1970)年2月23日的萬佛節,就是建造法身寺的動土儀式 日。最初的建築經費,只有泰銖3,200塊和一片196泰畝(313,600平方米), 由巴雅女士(Prayad Phaetayapongsa-Visudhadhibodi的簡稱)所捐贈的荒廢田 地。團隊成員們也各盡所能地幫助修建寺院,為了佛教的利益,願意奉 獻自己的生命;他們吃最簡單的食物,節約每天的生活開銷,只是保持必須的體力,而不是為了享受。不論情況怎樣,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勇 氣與樂觀,相信他們一定能成就,雖然當時還無法看到任何的解決問題 的方法,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,就是籌集所需的建築經費。

依據建築法身寺的情況,法勝師父說:“寺院的一切需求,都是來自在 家眾為了供養三寶並許願發心捐助的,所以我們一定要物盡其用。”

因此所有法身寺的建築物,一定要能堅固耐用。它簡樸大方的建築設 計,是為了確保較為低廉的維修費並能體現它的典雅氣質。這些建築物是 佛教的象徵,是為了讓人們禮敬的,例如法身寺的大雄寶殿,就是屬於這 種經濟典雅的建築物,並且也是法身寺裡最常使用的建築物。

例如,建築大雄寶殿所用的混泥土,不是普通的混泥土。所用的沙是 挑選來自海岸線的沙丘並用駁船運到朝帕雅河來的,而且是精選最好的品 質。當沙與混泥土被混合在一起,須經過十分嚴格的測試,就是為了能確 保它持久耐用;另外還要由專門小組給予批准,建築工程才能繼續。這就 連大雄寶殿的外牆,所用的砂礫都是特別以手挑選的,不但純白無雜質且 統一如一粒米般的體積。當時此事令本地人和護持者們都甚為驚歎,他們 能做到這般細心的程度,還能參與和協助親手挑選砂礫的工作。

因對人類的信任而傳播和平

這些年來,法身寺也與其護持者的身心共同快速成長起來,它原 有的196泰畝(313,600平方米)土地早已不夠容納整個團體。為了建設 國際法身中心,要將它面積擴充到 2,000 泰畝(3,200,000平方米)。

最先只能容納500人的禪堂(並稱為四天王天法堂)在五年內就 已經不夠用了。參與法會者的增長程度有如佛法實踐之家一樣,人們來 參與任何法勝師父所主持的法會都需要坐到草地上;這就連下著雨,人 們也願意站在外面聆聽法身師父的開示。很明顯的,這不是長久之計, 所以就決定興建新了一座能容納12,000人的茅草法堂;但很快地,同樣 的情形又出現了。後來,團體就決定需要更寬大的場地來主辦法會和儀 式。經由護持者的支持,在一塊500,000平方米的土地上,興建了“大法身禪堂”。此禪堂能容納300,000人;直到今天,這座建築物還在繼續擴 建,且自1996年起,它就已經被用來主辦各種主要的宗教儀式了。

看到了護持者的日益增多,法勝師父再次決定建設另一階段的土 地,包括大法身舍利塔和大僧座寶牆,其設計都是能耐千年之久的建築 物。為了未來能接待來自全世界1,000,000位僧眾和在家居士常到此地來 參訪與研習佛法,這次的工程動用了1,000,000平方米的土地。

當有1,000,000人來到大法身舍利塔靜坐的那天,人心純淨的善意會 結合而改善世界的氣氛。全世界的人們都幾乎難以想像,為什麼會有那 麼多人聚集在一起靜坐?而此畫面就會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心裡,並被 它所激發,進而自己去尋找答案。

除了建築大法身舍利塔之外,為了向我們的祖師致以最崇高的敬 意,特別建造了帕蒙昆貼牟尼祖師紀念堂和詹老奶奶紀念堂。這兩個地 方都是為了讓大眾能聚集修行靜坐和禮敬。同時,也建設了詹老奶奶大 膳堂,為了讓護持者來供養僧團。

現在法身寺已成為全泰國佛教徒的中心,並且也是全球舉辦大型佛教 法會的重要地點。成就此舉,是因為法勝師父偉大的獻身精神。

對導師的感恩之情

法身寺的每項成就,不管是完成寺院建設、 建立宗教團體或是為了讓人類能得到心靈上的和平 弘揚佛教,皆因背後這位重要人物——詹老奶奶, 正是她啟迪了法勝師父在佛法上的光明智慧;直到 她生命的最後一秒鐘,都在時刻守護與鼓勵著人們 來行善。

詹老奶奶的貢獻是無可衡量,法勝師父尊稱她 為“我們偉大的導師,法身寺創辦人,大寶優婆夷 詹孔諾雍老奶奶。”

詹老奶奶于2000年9月10日圓寂的,法勝師父出 于對詹老奶奶至高的感恩與崇敬,邀請法身寺所有 的比丘、沙彌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以及老奶奶全世 界的擁護者,通過身心合一的方式,在2002年2月3日,共同來參加最圓滿和莊嚴的點燈與荼毗法會,謹以此舉表達他對詹老 奶奶的深切感恩之情,並向全世界表彰了詹老奶奶的卓越貢獻。

點燈法會是法身寺有史以來最大型、最隆重的活動,參與者大約有 500,000人,這也是第一次超過100,000位比丘和全泰國30,000所寺院的 資深比丘聚集一起,來參與詹老奶奶的荼毗法會。為了表示他們的追 念與敬意,來自許多國家的比丘們飄洋過海,來參與此次盛會,這樣 的僧眾大聚會在泰國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。

那天也可稱作是最神奇的一天,能讓所有詹老奶奶的護持者們表 達他們的無限感恩;同時更是能目睹100,000位比丘聚集盛況的機會。 這是個吉祥的時機,有機會供養100,000位僧眾;這是個殊勝的時刻, 有機會向100,000位僧眾修功德和接受祝福——那是多麼吉祥的聲音啊!

雖然現在詹老奶奶已離開了我們,帕拉帕哇那威素——法勝師父 尚仍在奉獻他所有的時間與精力處理日益增多的法務,並保留與延續著 詹老奶奶在怕司乍刃縣北攬寺祖師傳下的法身傳統。為了創造內在的快 樂、締造長久的世界和平,帕拉帕哇那威素法師所盡的一切努力,都源 自他最初的目標:讓世界擁有和平。

為世界和平奉獻

緣起于法勝大師如實知見人生目標,深知世人在苦苦探尋快樂之道。因此,法勝大師帶領眾弟子,同心合力共創法身寺,使寺院成為世人行善的中心。

 “世界和平源于內心的安寧”的口號自始至終從未改變,法勝大師為佛教奉獻一生,在50多年的出家歲月裡,一直以利益世人,普度眾生為己任。法師大師的弘法成就有目共睹,為國家和世界的人民、組織與機構,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任何國籍、宗教和種族的人,都可以通過修習禪定,使內心寧靜,從而親眼目睹與驗證,世界和平確實可以通過內心的安寧來實現。除此之外,法勝大師還同多個國家的組織與機構展開合作,一起復興和護持佛教。每當有國家或地區發生自然災害時,法勝大師也會即刻派出弟子或捐獻物資,援助災區的受災民眾。

2016年4月22日即世界地球日,恰逢法勝大師72歲誕辰之際,來自世界4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97個組織與機構,如中國、尼泊爾、孟加拉、菲律賓、緬甸和德國等代表,親自授予法勝大師榮譽證書,隨喜讚歎法勝大師捨身弘法之精神,可堪稱世界佛教之典範。

有幸榮獲世界各組織、機構與社會的認可,可謂是無上的榮光。這是對法勝大師本人莫大的鼓勵,而法勝大師也將以此為動力,繼續勇往前行,直到實現崇高的目標。

法勝大師的崇高目標,由始至終從未動搖,即期望世界和平。可是世界的和平正是源于內心的安寧,因為當人內心安寧,具足正念和智慧時,真正的和平才會出現。當個人的安寧,不斷擴展至家庭、社區、城市乃至國家,世界和平才會真正到來。